|
![]() |
绿 色 计 划
携/手/共/创/绿/色/家/园
地球上,每分钟
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;
每制作4000张贺卡,
就要砍掉一棵大树;
我国每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约450亿双,
需砍伐2500万棵大树,
减少森林面积约200万平方米......
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字,
让今天这个日子更加意义重大
——3.12植树节。
孙中山先生与植树节
中国近代史上,孙中山先生是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。他在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,设立了农林部,并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。在他的推动下,1914年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《森林法》,并在他的倡议下,北洋政府于1915年正式下令,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,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。
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先生逝世。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,国民政府于1928年举行了植树仪式,并将孙中山逝世的这一天,即3月12日,定为植树节。这个决定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生前对林业建设贡献的认可,也体现了国家对植树造林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。
植树节的重要意义
保持水土。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,能牢牢抓住土壤。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,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。据统计,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。
抵挡风沙。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。要抵御风沙的袭击,必须造防护林,以减弱风的力量。风一旦遇上防护林,速度要减弱70% ~80%。
经济建设。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。不少水果、药材都是林产品;茶叶、橡胶、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。
清除空气污染。据统计,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~6万千克,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,释放出48千克氧气;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。
自动的调温器。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℃左右,冬季又高2-3℃。
天然除尘器。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,能吸附烟尘中的碳、硫化物等有害微粒,还有病菌、病毒等有害物质,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,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。
氧气制造厂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,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。
细菌的消毒站。松、樟、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,杀灭结核杆菌、白喉杆菌等病菌。
天然的消音器。植树造林还能吸收声波,减低噪声。
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,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、防止水土流失、保护农田、调节气候、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,是一项利于当代、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,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地改善。
里下河湿地的植树造林史
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水上森林片区,拥有约56公顷的池杉林,是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保护区。原本不适宜植树造林的沼泽湿地,是如何形成从荒滩到到森林的转变的?
一切都要从40多年前说起。当时水上森林所处的苏宋村,有着2万多亩荒滩,村民以割荒草、打鱼为生,为改变贫穷面貌,当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,开发荒滩栽植“经济林”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村民们想要砍掉“占地不见钱”的“经济林”,市委主要领导了解到情况后作出批示,要求保护好水上森林“公园”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。就这样这片湿地林才得以保存下来。
如今的水上森林,如村民所愿,为大家带来了“经济效益”,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亦不可小觑。而这一段家喻户晓的造林史,也为当地百姓以及前来观光的游客们上了一堂生动的“植树课”。